咨询我
结论:
强制加班被迫离职不算违约,且劳动者还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安排加班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若用人单位强制加班又不支付相应加班费,此行为违法,侵害了劳动者权益。当出现这种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人身安全,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所以,因强制加班而被迫离职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属于违约。若劳动者遭遇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能依法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等。
2025-01-28 08:15:01 回复
咨询我
1. 强制加班后被迫离职并非违约之举。用人单位得严格遵循劳动定额标准,不能强迫员工加班,安排加班就得按规定付加班费。若强制加班又不给加班费,这是违法的,损害了员工权益。
2. 当出现这种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若用人单位以不当手段强迫劳动,或违章指挥危及员工安全,员工可不经事先告知就解除合同,这是合法的,不算违约,还能要求单位给经济补偿。
2025-01-28 07:35:40 回复
咨询我
强制加班被迫离职确实不算违约。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
1. 法律明确禁止强制加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若安排加班,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强制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费的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2. 劳动者有权依法解除合同。当用人单位存在强制加班等违法情形时,依据相关规定,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这种解除行为是合法的,并非违约。
3. 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强制加班等违法行为被迫离职,不仅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还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建议劳动者在遭遇强制加班时,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加班记录、沟通记录等,以便在维护自身权益时能提供有力支持。
2025-01-28 06:05:5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强制加班本身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若安排加班需按规定支付加班费。若用人单位违反此规定强制加班且不付加班费,就侵害了劳动者权益。
(2)劳动者有权依法离职。当用人单位存在强制加班等违法行为,劳动者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不属于违约行为。比如用人单位通过不合理手段强迫员工长时间加班,员工可按规定解除合同。
(3)劳动者可要求经济补偿。在这种因强制加班而被迫离职的情况下,劳动者不仅不构成违约,还能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提醒:
若遇到强制加班问题,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后续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体情况不同解决方案可能不同,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28 04:23:15 回复
咨询我
(一)劳动者若遭遇用人单位强制加班的情况,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加班的通知、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使用。
(二)如果用人单位不仅强制加班,还不支付相应加班费,劳动者可以明确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并要求其改正违法行为,支付加班费。
(三)若用人单位拒绝改正,劳动者有权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算违约,还能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5-01-28 04:0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