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重庆法律咨询 > 江北区法律咨询 > 江北区劳动合同法律咨询 > 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赔偿标准

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赔偿标准

张** 重庆-江北区 劳动合同咨询 2025.01.27 04:44:10 400人阅读

解除劳动合同有几种赔偿标准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江北区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 江北区劳动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协商解除方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时,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计算依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超六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付半个月工资。这种方式体现了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

(2)用人单位法定过错解除时,若单位存在未足额付报酬、未依法缴社保等过错,劳动者解除合同,单位要付经济补偿,标准同协商解除。这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督促单位规范用工。

(3)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需付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二倍。这是对单位违法解除行为的惩罚。

提醒:
解除劳动合同情况多样,涉及赔偿问题复杂,具体案情不同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我进一步分析。

2025-01-27 10:06:0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因解除情形不同而有所区别,协商解除与用人单位法定过错解除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则需支付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法律解析:
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合同,此时用人单位要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付半个月工资。当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付报酬、未依法缴社保等法定过错时,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同样按上述标准支付经济补偿。而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比如违反法定程序辞退员工等,就需支付赔偿金,其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如果您在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方面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或我进一步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7 08:35:30 回复
咨询我

(一)协商解除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算,每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给半个月工资。

(二)用人单位法定过错解除情形下,像未及时足额付报酬、未依法缴社保等,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要按上述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要支付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5-01-27 06:50:58 回复
咨询我

1. 协商解除赔偿: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好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要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按在单位工作年限算,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超六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给半个月工资。
2. 单位法定过错解除赔偿:
  若单位有未足额付报酬、未依法缴社保等过错,劳动者解除合同,单位也要给经济补偿,标准同协商解除。
3. 单位违法解除赔偿:
  单位违法解除合同,要给劳动者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2025-01-27 05:30:50 回复
咨询我

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因解除情形不同而有所差异。

1. 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建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时,明确补偿金额和支付方式,避免后续纠纷。

2. 用人单位法定过错解除:若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法定过错,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标准同协商解除。用人单位应规范自身用工行为,按时足额支付报酬、依法缴纳社保。

3.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确保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解除带来高额赔偿风险。

2025-01-27 05:23:20 回复


一、法律怎样规定约定解除权约定解除权,即指通过当事人约定于一定事由发生时,一方或双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解除权的产生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不是单方所能决定。这种约定可以在订立合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根据《合同法》第93条第2款“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的规定,当事人在约定解除权时,对此种权利的行使可以附加一定的条件,如解除权的发生情形、行使条件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效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符合行使约定解除权的事由时,并不当然出现合同解除的后果,而是必须经由解除权人在解除期限内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通常情况下,解除合同既可在诉讼外提出,也可在诉讼中提出。而如有解除权行使方法特殊约定的,则应依其约定。
二、法定解除权有哪些种类法定解除权,即指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当一定事由发生时,一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中国现行《合同法》在充分吸收了两大法系及国际公约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法定合同解除条件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单方当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情形有下列五种:

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时,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权。

2)因拒绝履行主要债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这是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于这种情况,另一方可不进行履行催告,径直行使解除权。

3)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债务人无正当理由,若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在债权人催告后仍未履行的,债权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权;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届满,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债务,则债权人可不进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权。

4)因迟延履行或有其他违约情形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违约形态有多种,包括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点不符合合同约定等。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刑事诉讼一种是公诉的(检察院起诉)一种是自诉的(被害人自己起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1.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实体、程序上的限定条件,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禁止性、强制性规定即可。
若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即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也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具体又可以分为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劳动合同书样本
8990人阅读

劳动合同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合同之一,今天为大家介绍劳动合同书的若干样本的内容,例如劳动合同书规定有哪些,以及简易劳动合同书内容,劳动合同书格式规定,以及解除劳动合同书范本?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7068人阅读

劳动合同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合同类型之一,那么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以及劳动合同申请书是什么呢,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快来了解一下吧!

职工手术病假工资待遇
7889人阅读

今天小编为你介绍职工手术病假工资待遇的相关知识,那么企业职工病假工资待遇是什么,怀孕期间请病假工资待遇是什么,以及员工住院病假工资待遇是怎样的呢,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来了解一下吧!

劳动合同欺诈
47607人阅读

劳动合同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合同之一,一般正式入职后,相关单位都会与我们签署相应的劳动合同,有时就会发生劳动合同欺诈的情形,那么究竟什么是劳动合同欺诈呢,劳动合同欺诈方式有哪些?

变更劳动合同
10061人阅读

小编为大家介绍变更劳动合同有关知识,那么变更劳动合同手续是什么,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以及变更劳动合同主体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知识尽在律图百科,快来了解一下吧!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