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应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签需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且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诉讼。
法律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举措。若未签订,支付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性规定,促使其规范用工行为。而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关乎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当遇到此类问题,先协商解决是较为高效的方式,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若协商无果,申请劳动仲裁是法定的救济途径。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这是仲裁胜诉的关键。仲裁委员会会依法依规作出裁决。若对裁决不满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最后的保障。如果在实际操作中,你对证据收集、仲裁或诉讼流程等方面存在困惑,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5 10:51:02 回复
咨询我
1. 劳动关系建立方面:
按相关法律,用人单位从用工那天起就和劳动者有了劳动关系,得签书面劳动合同,不然要给劳动者付双倍工资,最多付11个月。
2. 社保缴纳义务:
给劳动者交社保是用人单位法定该做的事。
3. 解决途径:
先和单位协商,让补签合同、补缴社保、付双倍工资差额。协商不行就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供劳动关系证据,仲裁委按证据和法律裁决。
4. 后续诉讼:
不服仲裁结果,能向法院起诉。
2025-01-25 09:16:13 回复
咨询我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的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其法定责任。
1. 协商解决
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补签劳动合同、补缴社会保险以及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这种方式较为便捷,能较快解决问题,且可保持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关系。
2. 申请仲裁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要准备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像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同事证言等。仲裁委员会会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3. 提起诉讼
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要注意准备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诉求。劳动者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2025-01-25 07:16:4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建立时间及书面合同订立要求。用工之日起双方即建立劳动关系,不签书面合同,用人单位要承担支付双倍工资责任,且最长达11个月。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规范用工。
(2)缴纳社会保险作为用人单位法定义务,不可逃避。社会保险关乎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多方面权益,是劳动者应享有的福利待遇。
(3)劳动者权益受损时,协商是优先选择。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签合同、补缴社保及支付双倍工资差额。若协商无果,申请劳动仲裁是有效途径,同时要准备好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对仲裁结果不满,还能向法院起诉维权。
提醒:
注意收集保存好各类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遇到问题先尝试协商,协商不成及时走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
2025-01-25 05:18:58 回复
咨询我
(一)尝试协商解决。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要求其补签劳动合同、补缴社会保险以及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通过友好协商争取妥善解决问题。
(二)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注意准备好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像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三)提起诉讼。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规定,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在劳动纠纷中,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相关义务侵害劳动者权益时,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权。
2025-01-25 04: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