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赔偿金的工资计算在不同情形下计算方式不同,劳动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等民事赔偿领域各有其计算标准。
法律解析:
在劳动纠纷中,经济赔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算,该平均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而在人身损害赔偿等其他民事赔偿领域,计算误工费等与工资相关赔偿时,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若无法举证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可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且具体计算要结合案件实际和相关证据确定。由于赔偿金工资计算涉及多种因素和复杂的法律规定,若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5 10:42:01 回复
咨询我
1. 劳动纠纷中的赔偿金工资计算:
经济赔偿金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算,包含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收入。工作不满12个月的,依实际月数算平均工资。
2. 其他民事赔偿领域相关计算:
如人身损害赔偿涉及误工费等与工资有关赔偿,有固定收入按实际减少收入算;无固定收入按近三年平均收入算;无法举证近三年收入状况,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同或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算,结合实际与证据确定。
2025-01-25 10:20:43 回复
咨询我
赔偿金的工资计算因情形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准确核算。
1. 劳动纠纷中的经济赔偿金计算: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依据。该平均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就按照实际工作月数来计算平均工资。建议劳动者保留好相关工资支付记录等证据,以便准确计算赔偿金数额。
2. 人身损害赔偿等其他民事赔偿领域涉及工资相关赔偿计算: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算;若无法举证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可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当事人应尽量收集能证明自身收入情况的证据,如收入流水、纳税证明等,确保赔偿计算更有利。
总之,具体计算要结合案件实际和相关证据确定。
2025-01-25 09:13:5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在劳动纠纷中,经济赔偿金计算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算平均工资。
(2)在人身损害赔偿等其他民事赔偿领域,误工费等与工资相关赔偿计算时,有固定收入按实际减少收入算;无固定收入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算;无法举证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提醒:
不同情形下赔偿金工资计算方式不同,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证据确定,如有疑问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25 07:35:25 回复
咨询我
(一)劳动纠纷中经济赔偿金的工资计算: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货币性收入。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算平均工资。
(二)人身损害赔偿等民事赔偿领域与工资相关赔偿计算: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收入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算;不能举证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算,具体结合案件和证据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025-01-25 06:4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