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后未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投诉,单位造成损害要担责,且即便没拿到合同,能证明劳动关系的,合同仍具约束力。
法律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且签字或盖章生效,并且文本应由双方各执一份。单位不给劳动者合同文本,明显违反该规定。劳动者首先选择与单位协商索要合同文本是合理的解决途径。若协商无果,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是有效的维权方式,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改正。若因单位不给合同的行为给劳动者带来损害,单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即便劳动者没拿到合同,只要有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合同对双方依然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如果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对具体的维权流程和证据收集等方面存在疑惑,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1-25 09:03:02 回复
咨询我
1. 劳动合同的生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且双方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劳动合同就生效啦。同时,合同文本双方各拿一份,若单位签完不给劳动者,这属于违法。
2. 应对单位不给合同的办法:先和单位好好商量,让其给一份合同文本。商量不成,就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让其责令单位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单位得担责赔偿。
3. 权益保护:即便单位不给合同,只要能证明劳动关系(像工资记录、工作证等),合同对双方仍有约束力,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025-01-25 08:27:20 回复
咨询我
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却不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劳动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且签字或盖章生效,并且文本应双方各执一份,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1. 协商解决:劳动者可先尝试与单位友好协商,清晰、明确地要求单位提供属于自己的那份合同文本,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
2. 投诉维权: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责令单位改正这一违法行为。倘若该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单位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证据留存:即使单位不给合同,只要劳动者能提供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劳动合同依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旧受法律保护。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2025-01-25 08:14:5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后不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此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该法明确劳动合同需双方各执一份。
(2)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首先应与单位协商,要求单位给予属于自己的那份合同文本,通过沟通争取和平解决问题。
(3)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改正。若因单位不给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4)即便单位不给合同,只要劳动者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如提供工资支付记录等证据,合同对双方仍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提醒:
若遇单位不给合同的情况,要注意留存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025-01-25 07:23:03 回复
咨询我
(一)当遇到单位签订合同后不给自己合同文本的情况,首先尝试和单位沟通,明确提出索要合同文本的要求,心平气和说明自身的合理诉求。
(二)要是协商没有结果,果断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改正这种违法行为。倘若因为单位不给合同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单位得承担赔偿责任。
(三)即便单位没给合同,只要能拿出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合同对双方依旧有法律约束力,自身合法权益同样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2025-01-25 05:2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