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主要有自用工之日起超1个月不满1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等情形。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确定,但不包括单位承担的社保等费用;计算周期从应订合同次月起算,最多11个月,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
法律解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计算基数的确定是基于劳动者实际应得的货币性收入,但剔除单位承担的社保等非工资性支出。计算周期的限定,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责任范围。对于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计算,也是为了惩罚违法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涉及双倍工资的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4 19:24:01 回复
咨询我
1. 支付双倍工资情形:单位自用工超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签书面劳动合同等,需付双倍工资。
2. 计算基数:一般按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定,像计时、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收入算在内,单位承担社保费、劳保费、福利费等不算。
3. 计算周期:从应签合同次月起算,最多11个月。如用工2个月未签,多付1个月工资。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付双倍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付1个月工资,双倍赔偿金在此基础乘2。
2025-01-24 18:20:27 回复
咨询我
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主要存在特定情形,计算方法涉及计算基数与计算周期等方面,还包括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双倍经济补偿赔偿金计算。
1. 支付双倍工资情形:主要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等。
2. 计算基数确定:一般按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确定,包含计时或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保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福利费用等。
3. 计算周期规定: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次月起算,最多算11个月。如用工满2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2个月双倍工资,多付1个月工资作赔偿。
4. 违法解除或终止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付1个月工资标准支付,双倍赔偿金在此基础上乘2。
建议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因疏忽导致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风险。劳动者也要注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注工资支付情况。
2025-01-24 16:22:4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计算基数方面,以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确定,涵盖计时或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而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保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福利费用等不包含在内。这明确了双倍工资计算的工资范围,保障计算的准确性。
(2)计算周期上,从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次月起算,最多算11个月。如用工2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2个月双倍工资,即多付1个月工资赔偿。
(3)若因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经济补偿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双倍赔偿金在此基础乘2 。
提醒: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明确双倍工资计算方法,遇相关纠纷,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不同,建议咨询我进一步分析。
2025-01-24 16:21:18 回复
咨询我
(一)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
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确定,像计时、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等货币性收入都算,但单位承担社保费、劳保费、福利费等不算。
计算周期从应订书面劳动合同次月起算,最多11个月,如用工2个月未签,多付1个月工资赔偿。
(二)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双倍赔偿金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付一个月工资,双倍赔偿金在此基础上乘2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5-01-24 15:46: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