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协商解决是首选途径。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应先尝试与单位协商,明确提出交付合同文本的要求,通过友好沟通争取解决问题。
(2)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这一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涉及损害赔偿时,劳动者需承担举证责任。要证明因未拿到合同而产生的具体损失,如工资、社保待遇等方面的损失,才能依法获得相应赔偿。
(4)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也是有效的维权方式。在此过程中,准备好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单位未交付合同的证据至关重要。
提醒:
劳动者维权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不同案情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24 13:33:00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投诉,还可申请仲裁或诉讼追诉赔偿,但需提供相关损害证据。
法律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若未履行该义务,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因未拿到合同导致工资发放异常、社保待遇受影响等,劳动者需提供相应证据来证明具体损失,才能获得赔偿。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劳动者可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此外,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也是可行的维权途径。在仲裁或诉讼中,劳动者要准备好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的证据。若你遇到此类问题,不确定如何收集证据或进行维权,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4 12:13:41 回复
咨询我
(一)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应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明确提出交付合同文本的要求,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二)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保障劳动者权益。
(三)若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交付合同遭受损害,如工资、社保待遇等损失,可收集相关证据,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主张赔偿。准备好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未交付合同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符合此过错侵权情形,应承担赔偿责任。
2025-01-24 11:48:58 回复
咨询我
1. 若用人单位没把劳动合同文本给劳动者,劳动者能依法求偿。劳动者可先找用人单位协商,让其交付合同文本,协商无果则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劳动监察会责令单位改正。
2. 从赔偿方面讲,单位未交付合同文本,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改正;造成劳动者损害的要担责。劳动者得提供像工资、社保待遇损失等证据来证明损害。
3. 劳动者还可申请仲裁或起诉维权,仲裁、诉讼时要备好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单位未交合同的证据。
2025-01-24 10:10:18 回复
咨询我
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劳动者依法有权追诉赔偿。
1. 协商解决。劳动者应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要求其交付劳动合同文本。这是一种较为温和且高效的解决方式,有可能直接解决问题,避免后续繁琐程序。
2. 劳动监察投诉。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促使其履行交付合同文本的义务。
3. 主张损害赔偿。若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交付合同而遭受损害,如工资损失、社保待遇损失等,可要求赔偿,但需提供相关证据。
4. 仲裁或诉讼维权。劳动者还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在此过程中,要准备好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未交付合同的证据。
建议劳动者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及时行使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24 08:4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