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 二审胜诉后,一旦判决生效便能申请执行。通常情况下,二审判决作出之时,就已生效。这意味着胜诉方此时拥有了要求对方履行判决的权利。
2. 申请执行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期限是二年。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就从该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算;要是规定分期履行,那就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若没规定履行期间,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3. 申请执行时,申请人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交给法院。像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以及自己的身份证明等,这样法院才能顺利开展执行工作。
2025-01-24 10:42:05 回复
咨询我
(一)关于二审判决生效及申请执行的时间确认
二审胜诉后,当判决生效就能够申请执行。通常情况下,二审判决自作出之日起就是生效判决。要明确这个生效时间点,以便准确把握申请执行的时机。
(二)申请执行期间的计算方式
申请执行的期间是二年,具体计算方式分三种情况:
1. 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那么就从这个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申请执行的期间。比如法律文书规定对方需在某个月的15日前履行义务,那15日就是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从这一天起算申请执行期间。
2. 要是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那就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分别计算申请执行的期间。例如分三次履行,每次履行有不同的截止日期,就分别从这三个截止日期开始算每次的申请执行期间。
3. 若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就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申请执行的期间。
(三)申请执行时需提交的材料
在申请执行时,申请人要向法院提交一些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以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这些材料是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重要依据,务必准备齐全、准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5-01-24 08:51:08 回复
咨询我
二审胜诉后,判决生效便能申请执行,通常二审判决作出之日起即生效。
1. 执行申请期限: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从其最后一日起算;若规定分期履行,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2. 申请材料准备:申请人申请执行时,要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以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助力法院顺利开展执行工作。
建议申请人务必关注申请执行期限,避免逾期影响自身权益。准备申请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按法院要求规范提交,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促使案件得到有效执行。
2025-01-24 08:34: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二审胜诉后,判决生效便可申请执行,二审判决通常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申请时需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法律解析:
1、关于二审判决生效时间,一般自作出之日起即为生效判决,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此时胜诉方就具备了申请执行的前提条件。
2、申请执行的期间规定为二年,这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权利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具体计算方式分三种情况:按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起算。
3、申请执行时提交相关材料是必要的。执行申请书明确申请执行的事项和请求;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作为执行依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用于确认申请人身份,以便法院顺利开展执行工作。
若你在二审胜诉后申请执行过程中遇到复杂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1-24 07:23:1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二审胜诉且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是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途径。二审判决通常自作出之日起生效,这确保了司法程序的高效推进。
2. 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这一规定明确了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时间界限。根据不同情况,计算起点有所不同。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最后一日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最后一日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算。
3. 申请执行时准备材料至关重要。提交执行申请书明确申请事项,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作为执行依据,申请人身份证明确认主体资格等,能让法院顺利开展执行工作。
提醒:
申请执行要注意时效,准备齐全相关材料,若对执行过程存在疑问或案情复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24 06:1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