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6岁孩子已具备一定自主意识,父母离婚时其可表达意愿,若表示谁都不跟,一般会得到法律尊重。不过,要考量孩子实际生活状况与监护能力等因素。
1. 若孩子表示不跟但无法独立生活,像缺乏经济来源、生活不能自理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形判决一方抚养,另一方付抚养费。
2. 要是孩子确实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且意愿合理,法院可能准许孩子谁都不跟,让孩子自行安排生活。
解决措施和建议:父母在离婚过程中,应全面评估孩子的状况。如果孩子想谁都不跟,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其自身能力,包括经济和生活自理方面。同时,法院在判决时应深入调查孩子的真实情况,确保抚养安排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025-01-23 08:48: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16岁孩子在父母离婚时有自主表达意愿的权利。当孩子明确表示谁都不跟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会尊重。
2. 不过要考量孩子实际生活状况,若孩子无经济来源且生活难以自理,尽管表达了不跟父母的意愿,法院鉴于孩子不能独立生活,可能判决一方抚养另一方付抚养费。
3. 若孩子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其意愿合理,法院也许会允许孩子谁都不跟自行安排生活,这是综合多方情况权衡的结果。
提醒:
孩子表达意愿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同情况法院判决结果差异大,如有疑问建议进一步咨询律师。
2025-01-23 08:42:1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16岁孩子在父母离婚时表示谁都不跟,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尊重其意愿。
法律解析:
1、16岁孩子有自主意识,能表达意愿,这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尊重。在父母离婚案件中,孩子的意愿是重要参考。
2、然而,孩子虽表达不跟父母,但如果存在无法独立生活的情况,如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不能自理等,根据民法相关规定,法院会从保障孩子正常生活成长出发,判决一方抚养,另一方支付抚养费等。
3、若孩子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且意愿合理,法院可能尊重孩子谁都不跟的意愿。这也是考虑到孩子已接近成年,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如果你对孩子抚养相关的法律问题还有疑问,建议向专业的法律人士进一步咨询。
2025-01-23 08:10:30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16岁孩子表示谁都不跟且有独立生活能力,比如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如通过合法的演艺、创作等获得收入)并且生活能够自理,法院可能尊重其意愿。因为16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自主意识,能够对自己的生活作出较为理性的判断。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16岁孩子如果能证明自己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表达不跟父母任何一方生活的意愿是可能被尊重的。
(二)然而,当16岁孩子虽表示不跟父母任何一方,但实际上没有经济来源且生活难以自理,法院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父母的监护能力等因素判决由一方抚养。例如孩子仍在上学没有赚钱能力,日常生活还需要他人照顾,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法院会指定一方作为抚养人,另一方支付抚养费等,以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成长所需的费用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在孩子不能独立生活时,父母需承担起相应的抚养责任。
2025-01-23 07:50:05 回复
咨询我
1. 16岁的孩子具备一定自主意识。父母离婚时,孩子能表达自己想法,要是明确表示谁都不跟,法律大多会尊重。
2. 不过得考量孩子实际生活状态和监护能力等。若孩子说不跟但不能独立生活,像没经济来源、生活难自理,法院会据具体情形判决一方抚养,另一方付抚养费。
3. 要是孩子真有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意愿又合理,法院也许允许孩子谁都不跟,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总归要综合很多情况确定抚养安排。
2025-01-23 06:4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