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明确申请执行期间的时长及起算点
申请执行的期间是二年。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就从这个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算;要是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那就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分别起算;要是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就从法律文书生效那一天起算。
(二)知晓未在二年内申请执行的后果
如果在这二年内没有去申请执行,法院有可能就不再强制执行了。
(三)关注时效中断的情况及处理
如果在这二年期间,出现了一些法定事由会导致时效中断。比如一方当事人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这时候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的时候开始,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就重新计算了。
(四)注意时效中止的情形及后续计算
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要是因为不可抗力(像自然灾害等无法抗拒的情况)或者其他障碍,导致当事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这时时效就会中止。等到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后,时效期间接着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5-01-18 12:54:00 回复
咨询我
1. 我国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这个时间怎么算?如果法律文书明确了履行期间,那就从这个期间的最后一天开始算。
2. 要是法律文书规定是分期履行的,那就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若法律文书没规定履行期间,就从文书生效那天开始算。
3. 若两年内没申请执行,法院可能就不会再强制执行。不过,有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法定事由时,情况会不同。
4. 像一方提出履行要求、同意履行义务等会使时效中断,此时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5. 在时效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
2025-01-18 12:25:5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申请执行期间一般为二年,起算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若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从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起算。
2. 若二年内未申请执行,法院可能不再强制执行。不过,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法定事由时情况会不同。
3. 时效中断方面,如一方当事人提出履行要求、同意履行义务等,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4. 时效中止方面,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提醒:
权利人应密切关注申请执行时效,及时行使权利,遇有时效相关问题,因案情可能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18 11:16:5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在我国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起算方式因法律文书规定而异,若二年内未申请执行法院可能不再强制执行,但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法定事由时,时效会重新或暂停计算。
法律解析:
1、申请执行期间的起算:若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从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起算。
2、时效中断:如一方当事人提出履行要求、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会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时效中止: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涉及申请执行时效的问题,不清楚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形,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18 09:33:36 回复
咨询我
我国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该期间计算方式因法律文书规定而异。
一是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
二是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
三是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起算。若二年内未申请执行,法院可能不再强制执行。
针对可能超期问题,若出现法定事由可使时效变化。如一方提出履行要求、同意履行义务等导致时效中断,时效重新计算。而在时效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建议当事人密切关注申请执行时效,及时行使权利,遇法定事由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18 09:0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