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工伤期间单位应当发放工资,这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1. 法律规定明确: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停工留薪期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鉴定可延长,但不超12个月。
2. 待遇发放变化: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3. 单位违规处理:若单位不发工伤期间工资,属违法。
针对单位不发放工资的情况,职工可收集工伤认定材料、医疗诊断证明、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可咨询专业律师,确保维权措施得当。
2025-01-14 19:03:03 回复
咨询我
1. 工伤期间,单位必须给职工发工资。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有明确要求,职工因工作受伤或者得了职业病,需要停下工作去接受工伤治疗,在停工留薪这段时间,原来的工资和福利都不会变,单位要按月发。
2. 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12个月。要是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 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原来的待遇就停发了,要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若单位不发工伤期间工资,这是违法的,职工能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来维权。
2025-01-14 18:04:12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遇到单位不发放工伤期间工资的情况,职工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证明自己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时间;工伤认定决定书,确认此次受伤属于工伤;以及自己在受伤前的工资发放记录等,这些证据能清楚表明自己应享受的工资待遇标准和停工留薪期时长。
(二)职工可以尝试与单位进行协商沟通。心平气和地向单位说明相关法律规定,指出单位不发放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单位按照法律规定补发工资。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既能维护职工权益,也有利于保持与单位的良好关系。
(三)若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会根据双方的情况进行协调,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四)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职工要清晰陈述事实,提供充分证据,要求单位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仲裁委员会会根据法律和事实作出裁决。
(五)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职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2025-01-14 16:52:0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工伤期间单位应当发放工资,若不发放则违反法律规定,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解析:
1、依据工伤保险相关法律,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保障了职工工伤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这是对停工留薪期时长的明确规定,避免单位和职工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3、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这体现了待遇发放根据职工伤情变化而合理调整。
如果您在工伤期间遇到单位不发放工资等类似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14 14:53:29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工伤期间单位发放工资有明确法律依据,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且由单位按月支付,这保障了职工工伤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2. 停工留薪期时长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鉴定可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这样的规定兼顾了职工伤情恢复和单位正常运营。
3. 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待遇按规定调整,停发原待遇转享伤残待遇,确保待遇与伤残状况相匹配。
4. 若单位不发工伤期间工资,违反法律规定,职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权。
提醒:
职工遇单位不发工伤工资情况,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案情不同维权策略有别,可咨询我进一步分析。
2025-01-14 14:5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