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企业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常常陷入一种误解:他们以为即使在员工试用期内被判定不合格,也可以直接予以辞退。
然而事实却是,若聘用条件中并未包含考核合格的标准,那用人机构将无法仅凭此结果在试用期间予以劳动者解聘。因此,若贵公司欲在试用期结束前以考核成绩为依据确定该员工的留任与否,务必要将考核合格列为录用条款明确写入合同之中。否则,用人单位有可能面临败诉的法律风险。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未能将考核合格作为录用条件并向劳动者告知,便以员工试用期内考核不及格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话,这种行为将会违反相关法规,劳动者有权对其提出质疑。具体分析如下:
1.根据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发现员工不符合其录用条件时,有权取消该员工的任职资格,并与之解除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劳动者自身原因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用人单位无需为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2.如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无任何过失,且用人单位非因员工不满足岗位所需条件而辞退对方,而是滥用试用期权限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时,那么这样做无疑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应承担因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2024-09-05 16:23:01 回复
咨询我
众所周知,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一种误解,即仅凭试用期内的绩效评估未能达到标准,就可以随意解雇相关的员工。
然而,即使未将考核达标作为指定的招聘条件之一,用人单位亦不可在试用期内仅因该原因而直接终止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倘若贵公司计划借助试用期内的考核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保留该员工岗位,务必确保将上述情况作为明确的录用条件纳入双方签署的合同之中,否则,公司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失利的风险。倘若贵公司未能在试用期内将考核结果与录用条件挂钩,之后以试用期考核不及格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显然属于违法行为,相关员工有权对此提出异议。以下是具体解释说明:
1.根据《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对于在试用期内被发现未能满足录用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得以合法地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当然,在此过程中,若是由于劳动者自身的过失而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按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并不需要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2.如果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本身并无过错,但用人单位并非是基于不符合录用条件这一条款而选择与之解除劳动合同,而是声称在试用期内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这种做法明显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对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赔偿损失。
2024-09-05 15:51:59 回复
咨询我
解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误解:许多人以为只要员工在试用期内表现未达到公司规定的标准,便可随时将其辞退。
然而,事实上,若在招聘公告或申明中未明确要求员工需通过考核才能通过试用阶段,用人单位便无权仅因考核未达标准而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因此,为了避免这类风险,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将考核达标作为录用条件明确写入,如此才可确保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果用人单位在未事先将试用期内考核达标作为录用条件告知员工的情况下,仅以试用期内绩效不理想为由解雇员工,那这种行为便属于非法解除劳动关系,被解雇的员工有权对此提出质疑。
1.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发现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满足录用条件时,有权利依法辞退该员工。但是,倘若因员工自身原因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发生,用人单位亦无需向申请人支付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
2.然而需要注意,倘若在试用期内,员工并无重大过失,且用人单位并非基于试用期未能按期通过的客观事实解除劳动合同,而是宣称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关系,那么这种做法无疑于违反法律法规,且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代价。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4-09-05 15: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