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南法律咨询 > 三门峡法律咨询 > 三门峡经济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经济纠纷与侵占罪的界限是什么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经济纠纷与侵占罪的界限是什么

杨* 河南-三门峡 经济犯罪辩护咨询 2024.08.25 11:22:18 479人阅读

经济纠纷与侵占罪的界限是什么

其他人都在看:
三门峡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三门峡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经济纷争与侵占罪之间的界限关键在于行为者的主观意图及客观行为表现。经济纷争一般指在平等主体之间由于经济利益所引发的矛盾冲突;而侵占罪则主要体现了行为人基于非同寻常的占有欲,私自占有他人财产,且数额较大。在经济纷争事件中,各当事人往往出于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侵占罪的行为人则是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产。
另外,侵占罪的实施者常常采用掩盖事实真相、欺诈等手法,而在经济纷争中,各方当事人则更倾向于通过协商、法律诉讼等途径来解决问题。

2024-08-25 13:27:00 回复
咨询我

在厘清经济纠纷与侵占罪之间的界限时,我们应当关注到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以及其客观实施的行为。经济纠纷一词通常指代的是平等主体间由于经济权益所引发的纷争,而侵占罪则特指行为人为追求非法占有之目的,从而将他人财产变相据为己有,并且数额达到了一定规模。具体而言,在涉及经济纠纷的场景下,各方当事人往往都是为了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
然而在侵占罪案件之中,行为人则更倾向于通过隐匿事实真相、实施欺诈等手段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处理经济纠纷方面,各方当事人通常会选择通过协商、提起法律诉讼等途径进行争议的解决;而在侵占罪案件中,行为人则可能会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法,如伪造证据、制造假象等。

2024-08-25 13:12:07 回复
咨询我

解析:
经济争端与侵占罪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以及其客观行动之上。一般而言,经济争端特指的是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间由于经济利益所引发的纷争;
然而,侵占罪则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擅自将他人的财产据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并且该行为涉及到的财产数额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在经济争端的情况下,当事人往往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权益而采取相应措施,而侵占罪的行为人则是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恶意。除此之外,侵占罪的实施者常常会采用隐瞒事实真相、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而在经济争端中,当事人则更倾向于通过协商、法律诉讼等合法途径来解决彼此间的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4-08-25 12:34:44 回复

一、职务侵占罪与罪界限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都可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2.犯罪行为不同,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而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3.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职务侵占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二、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怎样认定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如何定性处理1、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罪共犯论处。2、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3、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经济纠纷与侵占罪的界限是什么

    专业解答经济争端是民事主体间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纷争,而侵占罪是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数额达一定标准的犯罪行为。争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侵占者则恶意占有,并可能采用欺诈手段。两者在主观意图和行动上有明显区别。

    2024.08.08 2103阅读
  • 职务侵占罪与经济纠纷分别是什么意思?

    专业解答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经济纠纷,又称经济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2024.07.22 21101阅读
  • 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是什么

    2025.02.16 1344阅读
  • 经济纠纷与诈骗的法律界限是什么

    2025.02.07 1360阅读
  •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解析 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使对方受到损失; 并且后者的一方在签定合同时也可能有某种欺骗性的因素,但是,前者是刑事犯罪,后者则是民事纠纷,二者有本质不同。 根据实践经验,一般应注意考察以下几方面: 1、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能力。一般情况下,有履约诚意的,都是有履约能力的,否则就不会签订合同。而合同诈骗者则往往是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的。 2、行为人签订合同有无使用欺骗手段。合法企业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没有适用欺骗手段,且有履约能力,一般是可以证明其有履约诚意的。 但是应当指出,在经济合同纠纷中,也并非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骗因素,只是在履行合同中违反合同的个别条款,属于民事上的欺诈行为,应按《民法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3、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有履行合同诚意者,必然会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而合同诈骗者一般是不会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的,有的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是为了骗取对方信任,以达到骗取其财物之目的。

    2024.10.07 1191阅读
  •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区分是什么?

    律师解析 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使对方受到损失,并且后者的一方在签定合同时也可能有某种欺骗性的因素,但是,前者是刑事犯罪,后者则是民事纠纷,二者有本质不同。 然而,在实践中,区分二者的界限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亦即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没有这一目的,只是因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遭天灾人祸或市场变化等客观原因,使当事人无能力继续履行合同的,只能作为经济合同纠纷。

    2024.09.29 1285阅读
  •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是什么呢

    律师解析 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使对方受到损失,并且后者的一方在签定合同时也可能有某种欺骗性的因素,但是,前者是刑事犯罪,后者则是民事纠纷,二者有本质不同。 根据实践经验,一般应注意考察以下几方面: 1、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能力。一般情况下,有履约诚意的,都是有履约能力的,否则就不会签订合同。而合同诈骗者则往往是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的。 2、行为人签订合同有无使用欺骗手段。合法企业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没有适用欺骗手段,且有履约能力,一般是可以证明其有履约诚意的。但是应当指出,在经济合同纠纷中,也并非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骗因素,只是在履行合同中违反合同的个别条款,属于民事上的欺诈行为,应按《民法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3、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有履行合同诚意者,必然会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而合同诈骗者一般是不会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的,有的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是为了骗取对方信任,以达到骗取其财物之目的。

    2024.09.08 920阅读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