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云南法律咨询 > 楚雄法律咨询 > 楚雄名誉毁谤法律咨询 > 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胡** 云南-楚雄 名誉毁谤咨询 2024.08.08 09:52:14 470人阅读

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其他人都在看:
楚雄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 楚雄损害赔偿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并未规定“谣言罪”之具体罪名,然而,对于恶意散发谣言者,则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被指控在网络或其他媒体平台上编造或故意传播有关虚假的安全威胁、疾病流行、灾难状况以及警察通告等信息,甚至向公众明确知晓这些信息属于虚假传谣,从而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对于此类严重程度的违规行为,司法机关可根据行为人的罪行性质和恶劣影响的程度,判处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分,若是造成了更为恶劣的后果,则可能面临最高至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
然而,若情节相对轻微而未能达到犯罪标准,则相应责任人应承担包括行政责任在内的法律惩戒,通常将给予五日以上直至十日以下的拘留处罚,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金。在此基础上,如果涉嫌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对较轻,则可能仅需接受五日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处罚。

2024-08-08 12:00:00 回复
咨询我

中国现行刑法体系中并不存在“谣言罪”这样一个独立的罪名。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散播谣言或许会被认定为涉嫌犯有“编制、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具体而言,如果有人伪造虚假的危险状况、疫情报告、自然灾害或警务情报等信息,将其在互联网上或者其它大众媒体上大肆传播,或者明知道这种行为所传播的信息是完全虚假的,却故意地在相关平台上扩散这些假消息,从而严重干扰了社会公共秩序,那么,他将会面临由法律所规定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类严厉的刑罚处罚;而如果因为这样的恶劣行径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比如造成群死群伤等恶性事件,那么这个人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制裁,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如果经过初步判断,这类言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话,那么负责调查核实的机构将依法判定该肇事者应承受行政性质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对肇事者进行拘留处罚,拘留时间一般在5天到10天之间,并可附加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处罚;如果肇事者行为的恶劣程度稍低,只会给社会带来轻微的负面影响,那么只能采取相对宽松的措施,包括进行5天以内的拘留或者惩罚性罚款金额在500元人民币以下的处理方式。

2024-08-08 11:23:17 回复
咨询我

解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刑事法律体系中,未设立谣言这一单独的罪名。
然而,对于散播相关种类的谣言,可能会被判定犯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足以引人恐慌或社会动荡的虚假险情、疫情、灾情以及警情等重要信息,并且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扩散,即便是在明知公布的是不实报道的情况下,依然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公共传媒中进行广泛的传播,若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和破坏,根据相关法规,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罚。
若是这类行为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那么罪犯将会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惩。
至于如果情节较轻而不足以触犯法律,也不能逃脱法律的惩罚,他们将承受行政方面的裁决。
具体来说,将被判处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拘留处罚,同时还需支付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若情形轻微者,则只需接受五天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8-08 11:13:39 回复

一、传播网络如何定罪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二、传播网络的共同犯罪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解释》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专业解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虽未设立专门的“谣言”罪名,但散播某些谣言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若编造并传播如险情、疫情、灾情等足以引起恐慌或社会动荡的虚假信息,并在明知不实的情况下仍广泛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情节严重者,将受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轻微情节虽不构成犯罪,但仍会受到行政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4.04.13 2194阅读
  • 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专业解答传播谣言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散布谣言属于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可以按照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处理,判处有期徒刑。

    2024.09.17 20740阅读
  • 传播谣言处罚标准2024是什么?

    专业解答传播谣言处罚标准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来进行处罚。当然的,这种罪名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告诉才会有检察院处理的犯罪行为,但是如果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

    2024.09.13 4466阅读
  • 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怎么处罚

    专业解答对于故意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判处3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不过,一般传播疫情谣言的行为没有造成什么特别严重后果的,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通常是对传播谣言的当事人处5天到15天左右的行政拘留。

    2024.09.06 17541阅读
  • 传播口头谣言处罚标准是什么

    专业解答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常常有心怀不轨的人常常传播谣言,造成恶劣的影响。而针对不同情况,散播谣言者要负民事,行政甚至刑事不同程度的责任。本文就要简单介绍下关于谣言的不同处罚情况以及标准。

    2024.08.13 42497阅读
  • 疫情期间编造或传播谣言的行为如何处罚

    律师解析 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20 1162阅读
  • 传播疫情谣言会受到法律制裁吗,法律上会如何处罚

    律师解析 会受法律制裁的。 《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1.31 1127阅读
  • 发布传播谣言会犯法吗,处罚是怎样的

    律师解析 发布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5.01.26 1053阅读
  • 微信传播谣言立案标准

    2025.01.10 1074阅读
  • 传播网络谣言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可能会受到什么惩罚

    律师解析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1.04 992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