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责任按照以下标准认定:
一、如果事故是由于一方的过错导致,另一方没有过错的,则认定过错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二、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事故属于交通以外的,则认定双方都无责任。
三、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则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双方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或者承担同等责任。
四、如果逃逸方的逃逸行为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则认定逃逸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专业解答何种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在下列五种情形中,皆可被视为肇事逃逸行为:1.对于已知已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或者驾驶人弃车而逃避事故现场;2.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认可自身并无任何事故责任,却选择驾车远离事故现场;3.尽管已经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但未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且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医院;4.在接受相关调查过程中,事故当事人采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妄图逃避法律责任;5.当事人在事故现场停留后,未经证实以及未承认曾经发生过道路交通事故。
专业解答视具体情况而定。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的是肇事逃逸,如果不知情而离开现场,要由交警根据调查的情况确定是否肇事逃逸。如果认定是逃逸的话,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专业解答逃逸是指明知事故发生后,故意逃离现场以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如果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并不知情而离开现场,则不属于肇事逃逸。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将依法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
专业解答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若肇事者逃离现场或故意毁损证据,可酌情免责。但若逃避法律惩罚、隐藏身份,将受深度审查。若其他涉案方也有过错,责任可减轻。但如证实逃离现场者故意摧毁或伪造证据,其责任不应减轻。
专业解答若肇事者自首且未造成伤亡,轻度逃逸可免拘留。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可避免刑事拘留。逃逸但未触犯刑法,将罚款200-2000元,可拘留15日。此拘留为行政性质,非必拘。交通肇事逃逸指事故后逃离现场,逃逸者负全责,但有对方过错证据可减轻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