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湖北法律咨询 > 宜昌法律咨询 > 宜昌劳动争议法律咨询 >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ask****387 湖北-宜昌 劳动争议咨询 2017.08.25 10:32:16 26人阅读

新员工上岗一周,突然非正常死亡。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保险的情况下,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其他人都在看:
宜昌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 宜昌劳动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最佳回复
地区:湖北-武汉 咨询解答:14101条

您好,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个很关键,也是所有问题的前提,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职工个人就必须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你们也是可以申请的,另外,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出现病状,且回家后抢救48小时无效死亡的,就算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算工伤的,详情可以来电免费咨询。

2017-08-25 11:13:14 回复
咨询我
13972010232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图)
地区:湖北-宜昌 咨询解答:3905条

以下证据均可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员工花名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岗位证、考勤表及工友证言等

2017-08-25 12:05:13 回复
地区:湖北-宜昌 咨询解答:1条

证人,工牌

2017-08-25 15:41:08 回复
地区:湖北-武汉 咨询解答:2195条

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仲裁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

2017-08-25 15:33:35 回复

您好,关于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如下:(1)收养当事人双方均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2)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公开承认其养父母养子女关系,以父母子女相称,并为群众及有关组织所公认;双方相互间有扶养的事实。(3)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4)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据此,凡符合前述条件的事实收养,国家承认其收养的效力,并予以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二、收养法施行后,各级人民必须严格执行。收养法施行后发生的收养关系,审理时适用收养法。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对于收养法施行前成立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解除收养关系的,应适用收养法。三、收养法施行前,人民已审结的收养案件,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适用原审审结时的有关规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没有签合同怎样认定劳动关系

    专业解答在未签署合同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尚未签署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认双方之间存在的实体性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凭据、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记录、考勤表、以及由用人单位颁发给劳动者的工作证明及服务证书等相关资料。这种情形下,双方间的实质性劳动关系已经得到了确立。

    2024.10.19 1572阅读
  • 确认劳动关系终局裁决的程序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如何进行确认劳动关系终局裁决的程序流程1.在劳动保障争议事件中,双方当事人均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进行仲裁。此种情况下,必须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否则将会失去时效性。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若决定受理,则在作出决定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应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至被申请人,同时组织仲裁庭进行审理。

    2024.10.18 1885阅读
  • 确认劳动关系需要提交住院资料吗

    专业解答在确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提供住院资料申请工伤鉴定时,必须提供完整的住院病历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在提交工伤鉴定申请之前,您需准备以下必要材料:工伤鉴定申请书、能够证明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文件、医疗机构出具的正式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在收到您提交的所有材料后,于六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对您所提出的工伤鉴定申请做出明确的裁决和判定。

    2024.10.17 1978阅读
  • 劳动关系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专业解答法律认定劳动关系的基础依据是什么在确认劳动关系方面,主要参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规定。

    2024.10.17 1624阅读
  • 确认劳动关系受诉讼时效影响么

    专业解答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受诉讼时效的影响在界定劳动关系时须遵从诉讼时效的规限,具体案件的相关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需要向人民法院寻求民事权利的保护,其诉讼时效同样设定为3年。然而,若依据法律另行设定,依然以其所规定为准。具体来说,诉讼时效会自权利人足够明确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身受到损害之时,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责任方并确定起算点为止。若法律另有规定,相同应遵循该规定执行。

    2024.10.17 1969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