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总的来说,平台可从以下两点来规避: 一、保证非“自融”(非自融自用,能保证全部为真实借款人):平台必须确保所有的标是真实标,因此必须有详细的借款资料原件与转款凭证(不仅限于此,还可进行深入研究) 二、保证非“资金池”(确切地说,是保证无“资金池”被挪用的风险): ①平台应实时公布站岗资金总额; ②平台应实时公布财务数据,数值应大于等于站岗资金总额,以保证此部分资金未被挪用。(目前还只是理论,没有哪家平台实践过)
您好,针对您的防范非法集资的防范问题解答如下, 非法集资是指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4、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非法集资包括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这两种违法行为都规定在了《刑法》中,国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行为。
1、《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规定了集资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怎么防范非法集资行为 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 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按照我国相关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广大投资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强分辨能力,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 公司不具备国家批准的金融交易合法资格 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如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阅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 没有在工商税务进行登记 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已被相关媒体曝光的事件 是一些影响较大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谨慎对待亲朋友好的投资建议 是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不要盲目听从。 综上所述,业内专家建议,社会公众在日常投资理财活动中,一是要有文字的协议,包括一些联络电话、地址;二是要注意保留原始证据,没有文书的肯定是不牢靠的,一些相片、录像、录音、电话、地址等尽量保全,从单纯的经济行为来讲也利于你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是刑事案件,则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最终也有利于减少个人损失。杨 锦 非法集资以高息为引诱,通过亲朋好友相互介绍,吸引群众存款。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者损失惨重。为了您和家人幸福,坚决抵御高利诱惑,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