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河北法律咨询 > 承德法律咨询 > 承德毒品辩护法律咨询 > 被告人属于偶犯初犯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被告人属于偶犯初犯

陈** 河北-承德 毒品辩护咨询 2020.10.02 18:25:26 310人阅读

被告人属于偶犯初犯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承德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承德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被告人属于偶犯初犯问题解答如下, 被告人一向遵纪守法,表现良好,为人老实本分距本案案发时止,被告人从未有过任何不良记录被告人具有悔罪表现,当庭表示自愿认罪从事故发生至今,被告人真诚悔罪,深感自责和内疚,建议法庭对其免于处罚,给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被告人积极给受害人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被告人与受害人积极协商赔偿事宜,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这一点也请法庭予以考虑
四、建议人民法庭对被告免予刑事处罚或从轻判处并给予缓刑
1、被告人是下岗职工、又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14岁儿子无人管教、爱人又将要住院开刀因醉驾被羁押后,现有可能再次下岗,家庭面临瘫痪状态如果判决被告实刑,这不仅有碍于对被告的改造,也与当前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相悖
2、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适用缓刑刑法的精神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在于改造犯罪,在于维护、促进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就本案的情况来说,被告人真诚的悔罪,在取保候审时已经让被告切实体会到国家法律的威严和社会的宽厚,全社会对醉驾行为的高度关注,已经让被告深感自责和内疚,我们无需再通过羁押来强制改造他鉴于以上理由,我们恳请人民考虑本案的具体情况,对被告免予刑事处罚或从轻判处并给予缓刑,让被告人感念国家的关怀、社会的宽厚、法律的人性,让其在克尽其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同时,认真改造自己,真诚的回馈于我们的社会以上辩护意见恳请法庭能够充分考虑,参考采纳

2020-10-02 18:27:26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初犯偶犯法律规定
初犯由于是
第一次犯罪,犯罪的习癖尚未养成,可改造性大;偶犯,犯罪人之所以实施犯罪,往往是利用了某些客观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犯罪行为未必发生。因此,二者都可以作为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
初犯做为酌定情节的考量
我们已经知道初犯是与前科犯相反对的。我们还知道前科是酌定的从重处罚情节。如果被告人
第二次、
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犯罪,因为有前科,可以从重处罚。如果被告人是第一次犯罪即初犯,可以从轻处罚。上述从重、从轻的参照是什么?是互为参照还是另有一个的标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举一例子:甲盗窃5千元,是初犯,酌定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乙盗窃5千元,有前科,酌定从重,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假如说对甲、乙的量刑是参照另一个的标准,那这个标准的行为情形只能是:既不是初犯、又不具有前科。显然这是一个悖论,不存在这样的情形。因而,标准说不能成立。互为参照说是唯一可能。用上述例子来验证,也能其说自圆:同样的犯罪行为,甲因为是初犯,所以较有前科的乙刑期少了一年。
因而,初犯从轻处罚是以有前科的同等犯罪量刑为参照,进而从轻的。有前科从重处罚,则是参照同等行为的初犯者的量刑来从重的。明白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在审判和立法实践中都大有裨益。我们审判时要谨记初犯从轻是以前科犯的情形为参照的,不明所以的讲初犯从轻,可能会导致量刑宽纵而不自知。另外,在制定量刑标准时,切忌同时出现初犯从轻多少、前科犯从重多少的规定,因为有了这样的规定,就等于预设了一个的标准,可我们知道标准子虚乌有,标准说是一种悖谬。
偶犯做为酌定情节的考量
犯罪的发生有社会的、个人的原因。尤其对有些犯罪而言,社会的原因起更大的作用,毕竟天生犯罪人理论至今还没有得到证实。所以李斯特说“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在引发犯罪的诸多因素中,想区分哪些是偶然性的,哪些是必然性的,实践中很困难。但在偶犯的语境下,罪犯个人原因主导诱发犯罪的,不成立偶犯;偶然性因素为主或在很大程度上诱发犯罪的,可以认定为偶犯。偶犯酌定从轻的理论根据,我推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从客观方面来看,因为是偶然的犯罪,其发生的概率较小,冲击社会的危害相应就较小;
二、从主观上来看,因为更多的是偶然性因素促成了犯罪的发生,对犯罪之人的责难程度就相应减小。
故意犯未必不是偶犯。如因为偶然因素的出现,临时起意的小偷小摸,被人羞辱后盛怒之下的故意,都可能属于偶犯。过失犯未必尽是偶犯。如某人犯交通肇事罪,事故原因系超速超载,查明该人之前有多次超速超载不良记录,此种情形就不能认定为偶犯。
偶犯成立与否,关键在于犯罪原因力的判断。故而在认定偶犯时,必须掌握充足的证据,熟悉犯罪前后的相关事实,通盘考虑诱发犯罪的各种原因,才能做出较为有理的判断。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因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明晰性和确定性枘凿不入,偶犯做为一个模糊和充满主观臆断性质的且没有上升到刑法明文之规定的概念,在审判实践中应当慎之又慎地用做酌定量刑情节。
不能予以从轻处罚情节有哪些
1、醉酒的人犯罪。醉酒的人不仅不能成为免除或减轻、从轻处罚的依据,在交通肇事犯罪中,如果行为人酒后驾驶,不仅在责任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可能因此从重处罚。但行文系病理性醉酒且自己不知情,因醉酒实施犯罪行为的,则因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2、法盲。俗话说不知者不怪罪,但并不适用于法律领域。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不知法不能减轻责任,“知法犯法”也不会“罪加一等”,否则人们就不会有学法的积极性,反而在触犯法律时可以以不知法推卸责任。

您好,关于初犯偶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答案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醉酒的人犯罪。醉酒的人不仅不能成为免除或减轻、从轻处罚的依据,在交通肇事犯罪中,如果行为人酒后驾驶,不仅在责任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可能因此从重处罚。但行文系病理性醉酒且自己不知情,因醉酒实施犯罪行为的,则因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2、法盲。俗话说不知者不怪罪,但并不适用于法律领域。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不知法不能减轻责任,“知法犯法”也不会“罪加一等”,否则人们就不会有学法的积极性,反而在触犯法律时可以以不知法推卸责任。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